“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鲁北小城“黑马”出圈

2025-05-16 22:42:40 | 来源:联合日报

原标题:鲁北小城“黑马”出圈

解码乐陵“影视+文旅”破局之路

□本报记者 王世鹏 徐从芬 通讯员 赵传文

“破局”:

  小城敢为,3年间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4月下旬,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乐陵开幕,带给这座新兴的影视小城泼天流量,让其以“黑马”之姿闯入公众视野。从无到有,从0到1,这座曾以金丝小枣闻名的农业县城,仅用3年时间便实现了从旅游业“无名小城”到“影视名城”的华丽蝶变,不仅成为山东省文旅产业新标杆,更让当地百姓切实分享到影视经济带来的红利,开始端起从未想过的“影视饭碗”。

乐陵影视城唐探主题区掠影

  “乐陵影视产业的腾飞,始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乐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敏介绍,2022年,乐陵提出“文旅兴市”战略,对接京津冀“桥头堡”,瞄准北京影视产业外溢的机遇,以“错位竞争”思路规划建设北方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影视基地——乐陵影视城。

  德州、乐陵各级各部门全力托举,凭实干打造出总规划面积5334亩,集影视娱乐、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一站式影视基地及文旅综合体”。“上下合力,从荒地到实景拍摄基地搭建完成,仅用了218天。”乐陵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鹏至今感叹这一速度。

  

在“锦绣唐园”主题园区,游客们穿上古装过一把“戏瘾”

漫步乐陵影视城,在“锦绣唐园”主题园区里,循着《国色芳华》主角何惟芳的足迹,赏西市烟火、观刘府府邸、鉴芳园胜景,似赶赴一场穿越千年的盛唐绮梦。转过几条街道,唐人街、欧洲街、三藩市大道等多个气势恢宏的大型场景展现在眼前,高度复刻的1900年旧金山景象,让游客从10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转瞬间穿越到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尽享穿越体验。

  “发展影视产业,除了高标准硬件打造,乐陵的区位优势也是关键,距离北京仅3小时车程,满足了剧组‘当天往返’需求,大幅降低拍摄成本。”乐陵市政协副主席解国勇介绍,曾听别人转述导演陈思诚的话语,乐陵1:1还原的1900年唐人街场景,为剧组节省超过亿元的成本。

  2025年春节,随着电影《唐探1900》和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热播,“南横店北乐陵”的名气叫响,乐陵影视城迅速积累超高人气。4月24日,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乐陵影视城启幕,也将文旅流量带到这座城市,汇聚了全省、全国人民的目光。

  “旅发大会召开期间,乐陵住宿一房难求、餐饮一桌难约。政协及时发出倡议,引导委员‘双岗建功’,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乐陵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张治国回忆文旅盛况,乘着旅发大会劲吹的东风,“五一”假期,乐陵影视城核心景区“唐人街主题园区”和“锦绣唐园”开园迎客,以独特的“影视拍摄演艺化、文旅体验剧情化”剧游新玩法和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五一’期间乐陵日均接待游客四五万人次,做旅游行业十几年了,从来没有感受到一个县域景区能有这么大的流量。”刘鹏表示。

  “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将场景营销与体验经济有机结合,乐陵形成“观影——打卡——消费”的闭环。影视拍摄地快速转化为消费新场景,目前已累计吸引游客超70万人次。

乐陵市政协调研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乐陵影视文旅产业破局起势,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各级政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刘敏介绍,“乐陵市政协每年都组织全市文旅产业专题协商活动,政协委员‘智囊团’专家库名不虚传。”

  2024年,乐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共承办政协提案29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乐陵有千年枣林、红色文化等资源,但缺乏引爆点,就相继提交了《关于打造北方影视文旅产业高地的建议》《关于促进影视文化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在文旅部门的吸纳转化下,影视和旅游加快有机融合,推出了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等11条精品路线,并开发出枣酒、枣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催生消费新场景。

  除了建真言、谋良策,乐陵市政协委员还各展其能,以“共同建设者”身姿跃入到这场文旅盛宴:乐陵影视城总裁刘洋委员具体实施了影视城的搭建工作;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苏雷委员“五一”期间化身志愿者,在影视城内参与交通疏导、讲解,让游客惊诧于乐陵讲解员竟有如此高的讲故事水平;刘春峰委员主动牵线搭桥,与辖区内多位网红达人达成合作,在乐陵影视城开园期间,组织网红团队前往探店,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特色场景与游玩亮点,为影视城引流赋能……

  乐陵的“黑马”之姿,是“小城敢为”的生动写照,也向世界展示着属于东方的光影力量。从文旅“荒地”到北方影视文旅新地标,这座县城以创新与实干证明:即便没有先天资源,也能通过抢抓机遇、精准定位、善聚合力与持续攀升,在时代浪潮中开辟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五一”期间,各地游客实地体验乐陵影视城

“融入” :

 同心筑梦,捧起全域影视“金饭碗”


家乡“才”精彩:哪“漂”都不如自己家

  乐陵人张凯亮,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97年出生的他自从2015年踏足影视表演后,多年来辗转全国追梦,“我从小就喜欢影视和音乐,为了表演去过很多地方,‘横漂’‘北漂’都做过,体验了种种酸甜苦辣,去年回到家乡惊喜地发现乐陵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在乐陵工作了大半年,参与拍摄两部大剧、一部小短剧,工作基本没停过的张凯亮深切感受到“家门口拍戏”的惬意。“生活成本降低了很多,心情也放松下来。”张凯亮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演员小团队有100多人,如今,越来越多像他一样在外创业的影视从业者回到乐陵从业。

  “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奔波,看到很多也体验很多,事实上,最开始的中国‘好莱坞’——横店也只是一个小镇。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都对乐陵影视城发展充满期待。”在家门口追梦,张凯亮的梦想更大了,他期待成为像成龙、周星驰一样可以影响几代人的影视名角。

云红“起势”:帮“红”总动员

  与影视城相距仅2公里的乐陵市云红街道,随着影视城的快速发展和各大剧组的相继入驻,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乐陵市政协委员,云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胡斌介绍,云红街道抢抓发展契机,锚定“吃喝游乐购娱”全链条配套目标,不断壮大影视产业、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游客体验,目前,已先后打造云红影视产业服务基地、影视产业联盟等项目5个,定向招引洽谈文旅项目4个。

  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场地、水电暖网等基础设施的云红影视产业服务基地,虽然才“开张”不久,已有13家影视公司入驻,“6家是从横店回来的。”胡斌信心十足。

  每一家企业成功落地的背后,都凝聚着云红街道“保姆式”的优质服务,切实打消企业后顾之忧。针对影视城建设工人、群演等住宿需求,云红街道采取统一洽谈、统一定价、统一服务方式,整合辖区宾馆、闲置房屋等住宿场所,打造群演宿舍,还主动帮助入驻企业谋划竖屏短剧项目,全方位开展帮“红”服务。

  “目前,总投资20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的影星服务综合体项目和民宿项目正在选址。”展望未来发展,胡斌充满干劲,紧盯“唐城”风格发展服装配套产业,他们正采取“龙头企业(鲁辰制衣)+专业村”模式,推动“汉服专业村”建设。

村民吃上演员饭:人生真是不可思议

  一股前所未有的影视就业热潮正悄然改变着乐陵市朱集镇村民的生活轨迹。

  李娟是朱集镇段家村人,前些年,她辗转济南、天津等地务工,无暇顾及一双儿女,这一切在2024年春天迎来转机。李娟在网络上看到乐陵影视城的群演招聘信息后,决定返乡一试。经过报名、试戏和培训,她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群演证”。

  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村民的演艺技能,朱集镇政府开设了专门的“群演培训班”,邀请艺术院校老师免费授课。这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上“片酬”。

  “我第一场戏是在《国色芳华》里扮演一个‘贵人’。在外打工多年,现在回家吃上‘演员’这碗饭,人生真是不可思议。”如今,李娟已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群众演员。

  乐陵影视城不仅为群演提供了平台,还带动涉及保洁、建筑施工、场景布置等多个领域的就业。每个大型剧组上千名演员、场务的衣食住行,也让不少村民嗅到其中商机,越来越多村民做起餐饮、民宿生意。据统计,在乐陵,自影视城开园以来已新增餐饮企业、商户512家,带动2万人就业。

  “农、文、影、旅深度融合,影视城不仅是演员的新舞台,也成为乐陵人筑梦的新舞台。”乐陵市政协委员,朱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孟洪沁说。

巨幕发力:热门IP带火商圈生态

  深化跨界融合,构建“影视+文旅+商圈”生态体系,乐陵一直在探索。

  “通过融合发展,我们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乐陵市政协委员、德百广场总经理孟庆鑫介绍,在市委市政府“文旅兴市”战略指引下,乐陵德百广场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优势,将影视资源、文旅特色与商圈活力深度融合,以“首店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具有乐陵特色的消费新场景,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依托巨幕影院的强大吸引力,以“唐探IP”为纽带,吸引来大量客流。据统计,今年春节前十五天,乐陵影院在全国13000家影院中脱颖而出,荣登票房排行榜第15位。

  “2025年以来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25%,提供就业岗位超800个。此外,通过首店品牌与本地文化的结合,让商业成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提升了乐陵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孟庆鑫说,借助网红打卡、影视宣传等途径,将持续塑造乐陵“年轻化、时尚化”的城市形象,联合多方力量打造“乐陵文旅消费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IP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活力与烟火气。

微短剧为媒:相互成就“乐陵赢”

  乐陵市政协委员、乐陵电影家协会主席刘青,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乐陵人,长期在演艺与导演领域深耕。

  “很多常年在外从事影视行业的乐陵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回到老家发展。”刘青说,乐陵影视城作为新近崛起的影视拍摄基地,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政策扶持,初步形成影视产业集聚效应。他操刀的两部微短剧,场景、群演全都出自乐陵,在热门短剧平台播放量一度拿下近千万“热度”。

  “政协委员间的交流,为我寻找拍摄地提供了很多机会,彼此赋能、相互成就的结果是‘乐陵赢’。”刘青说。

  面对影视行业深度调整与文旅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刘青对乐陵影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寄予更高期许:希望能突破产业链延伸不足、业态单一、人才吸引力弱等瓶颈。

  “建议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构建‘影视+文旅+就业’协同发展生态,重点打造北方最大短剧拍摄基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刘青建议,打造“1+N”短剧场景矩阵,在核心区建设10万平米现代化短剧基地,涵盖医院、学校、写字楼等200个标准化室内场景,满足“7天拍100集”的高效需求。外景区整合乐陵千年枣林、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等资源,开发“乡村爱情”“红色记忆”等主题外景地,形成“一剧一景”差异化竞争力。

  “乐陵影视文旅产业的崛起,不仅是场景的竞争,更是营商环境、产业生态与创新能力的比拼。”刘青认为。

夜色下,乐陵影视城美轮美奂

“谋远”:

  深专攀峰,开启从“网红”到“长红”的奔跑

  无山水之奇、资源之胜,却捧起影视产业的“金饭碗”。乐陵的逆袭,既是一场“无中生有”的产业突围,也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如何推动影视产业从爆红到“长红”,乐陵文旅孜孜探求。乐陵市政协主席刘文学表示,为避免“昙花一现”,乐陵正从专业化服务、专业化人才、专业化设施配套等层面深度谋划,并达成共识,以长线思维构建影视文旅生态。

  且看,如今的乐陵处处有“戏”:从今年1月在乐陵举办的“跟着电影去旅游”大型活动到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主会场在乐陵影视城的开幕;从云红街道的影视产业服务基地和演员协会,到朱集镇专门开设、至今已小有名气的“群演培训班”……乐陵文旅后劲十足、趁势腾飞。

  延长文旅大会“长尾效应”,乐陵整合全域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一秒入戏、亲子时光、乐享烟火、活力赛事”等近百项文旅活动,形成了覆盖重点商圈、体育休闲、特色农业等多领域的消费矩阵,也让乐陵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更为珍贵的是,激发了基层干部敢于“突围”的士气。乐陵市政协委员,大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贾晓东感叹,虽然他们乡远离影视城,但也从“全市一盘棋”的角度为城市文旅摇旗呐喊,更是从中悟到了“百姓有收益、文化做根基”才是文旅长久发展的基业。现在,沙土地成为大孙乡开拓文旅的“战场”,今春大孙梨花节期间吸引游客10万人,乡里增加的20万元收益拿出部分分给了“梨农”,“根据梨树多少分红,保证谁家也不吃亏。”

  采访中,多位政协委员都提出抓住短视频时代流量红利的发展“密码”。

  构建短剧全流程服务体系,成立“短剧工厂”,降低中小团队制作门槛;与快手、抖音等平台共建“乐陵短剧分发中心”,对本地出品作品给予流量倾斜;每年举办“中国(乐陵)国际微短剧大会”,设立“金枣花奖”评选,吸引行业头部公司、MCN机构入驻,打造北方短剧交易中心……一系列真知灼见,都承载着政协委员们对乐陵影视城从“网红”到“长红”的希冀。

  同一个时间,乐陵市委市政府正组织研究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攀升之路。

  这个鲁北小城,以众志成城之力初战告捷后,已开始向新的高点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