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2025年伦敦工艺周中国国家馆“天工开物”主题展在伦敦皇家造币厂盛大启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中国国家馆唯一受邀参展高校,推出以“向世界阐释中国:匠造背后的东方哲思”为主题,携40余件师生作品重磅亮相。
《众生其上》潘鲁生
展览以“材美、工巧、器韵、时宜”为核心理念,集中展出120件/组中国手工艺术代表性作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作品以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成为中英设计文化交流的亮眼注脚,生动诠释了中国工艺美学的当代生命力与全球对话力。
《龙章凤彩》孙磊、李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参展作品以《考工记》《天工开物》的造物思想为根基,通过“古为今用”的创新路径,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可感知的国际语言。潘鲁生的《众生其上》系列则以陶瓷为载体,融合釉上釉下彩与高温烧制工艺,在传统重彩与釉面肌理的碰撞中,以夸张变形的民间年画人物形态重构乡土艺术的朴拙生命力,叩击当代审美神经;孙磊与莱州莱艺工艺品公司合作开发的《龙章凤彩》系列作品,以国家级非遗莱州草辫工艺为核心,以麦秸纤维手工编织出“龙鳞”“凤翎”的抽象纹理,历经漂、染、纺、编等工序,将拥有1500年历史的草辫技艺转化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的时尚背包,实现从挖掘地域符号到国际传播共通性的实践探索。
《互鉴》惠岩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创作团队以“器物”为媒介,将“人与自然共生”的中国智慧融入国际工艺话语体系,与伦敦工艺周“传统与当代融合”的理念形成深刻共鸣。常瑞红的《果实》《城市开片》系列便是典型案例:《果实》以脱胎漆器工艺复刻自然形态,三瓣型盒体的黑色亚光肌理既延续传统漆器的内敛特质,又通过凹凸触感融入现代美学;《城市开片》则以蛋壳镶嵌模拟卫星地图中的城市裂痕,将大漆的厚重与城市发展的哲学思考并置,呼应伦敦工艺周主席盖·索特“手工艺是技术与尊严统一”的论断,完成对“人类与自然、城市共生”全球命题的回应。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参展作品,本质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觉话语的生动实践。在本届伦敦工艺周上,无论是对传统工艺的文化解码,对材料技艺的创新转译,还是对非遗符号的当代重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展作者都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构建起多元立体的中国工艺美学矩阵。这些作品不仅是技艺与美学的展示,更是匠造背后对东方文化的对话与思考——当植物纤维的经纬线与伦敦设计师的创想相遇,当大漆的温润与玻璃的通透在展览空间相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展作者正以此次设计出海活动,为全球手工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中国匠造”的东方范式。
(记者 徐从芬 通讯员 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