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载体,更是弘扬革命精神的“传家宝”。为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精神内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自即日起开展“红动齐鲁——文物‘焕燃’16城”系列报道,邀请政协委员讲述山东16市标志性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立足各市英雄人物、重要革命事件、革命旧址,挖掘先烈先辈的革命事迹,引领社会各界认识历史、触摸历史、感知历史,让红色文化最深刻、最感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传播、生根发芽。
原标题:“红动齐鲁——革命文物‘焕燃’16城”之
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青岛革命烈士陵园珍藏着一套1913年的《李氏宗谱》,收录有家规十则、家礼图、一世至二十世年表等内容,字辈有序,流淌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字里行间隐藏着光前裕后的精神追求。一百年前,面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这本宗谱里的一位年轻人多次更名改姓,以中华儿女和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时代的潮流,矢志不渝追求为国为民的真理之光和理想之光,用年轻的生命标注出最闪亮的坐标,用一腔热血融进源远流长的红色血脉。他就是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中共青岛地委书记李慰农。
李慰农
李慰农,原名尔珍,又名味农,1885年出生于安徽巢县油坊郑村一户贫苦农家。1904年,李慰农进入小王村韦氏门馆读书,私塾先生韦树恒为他取名“尔珍”,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翌年,李慰农考上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新学。
1912年,李慰农考取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赴校前夕,特更名为“慰农”,寓意要以实际行动慰藉苦难的农民大众。1915年,李慰农毕业后被校方聘为学校农场管理员,生活待遇优厚。李慰农并不以此为安,他看到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广大农民颠沛流离、穷苦不堪。在此期间,李慰农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期间成为芜湖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
为探求救国真理,1919年,李慰农毅然离开家乡和亲人,同蔡和森等50余人从上海乘“盎特莱蓬”号邮轮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巴黎后不久,李慰农一边做工、一边活动、一边学习,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在旅欧学生中有着“农民博士”的称号。
青岛烈士陵园的馆藏文物《李氏宗谱》
1922年6月,李慰农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18名“觉醒少年”在巴黎西郊召开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时,李慰农、邓小平等住在一起,被编为一组,李慰农任组长并被指定为蒙达尼方面的负责人,次年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3年,周恩来被选为旅欧总支部书记,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1923年底,李慰农转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参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动。
从巢县走到长江边的芜湖、从上海跨越大洋到巴黎、再跨越千里到莫斯科,在孜孜不倦求学、追求理想信念之光的道路上,李慰农的政治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生活在黑暗中的劳苦大众,他们恐惧黑暗,他们需要光。1925年底,奉党中央指示,李慰农回到上海,以中央特派员、胶济铁路总工会宣传指导员身份赴任山东。在日商纱厂同盟大罢工期间,中共山东省委急派李慰农到青岛接替不幸被捕的邓恩铭书记工作。到青岛后,李慰农化名王伦,住进工人最集中的四方村,立即参加了全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整顿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4月,青岛大康纱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李慰农深入工人中间,联络各厂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历时22天、闻名全国的青岛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
“盎特莱蓬”号邮轮
1925年5月中旬,李慰农组建了中共四方支部并担任书记,利用夜校等形式组织党、团员和工会积极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和国际国内工运史。5月29日,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奉系军阀制造了“青岛惨案”。第二天,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李慰农组织胶济铁路总工会和沪青惨案后援会,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济南等地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
1925年7月23日,青岛日本纱厂工人爆发了第三次大罢工,李慰农亲自起草罢工宣言。7月25日,张宗昌到青岛镇压罢工。7月26日夜晚,李慰农返回四方住所时发现反动军警、暗探已把四方河西沿一带严密封锁,并在逐户进行搜查。这时,要躲避还来得及,但李慰农首先想到的是存放在家中的秘密文件和全市党员名册。于是,急忙赶回家中,用桌子将门顶住,把文件点火烧掉。当反动军警涌进他家时,地上只剩下了一堆灰烬。李慰农被捕后,敌军法处长亲自审讯,要他说出青岛的“同党”。因为血缘形成的族谱还在,因为信仰形成的“同党”名册已经变成火苗发出了温暖的光,是时候点燃自己,照亮同志们前进的路了。李慰农坦然地说道:“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7月29日深夜,李慰农被秘密押赴青岛团岛刑场杀害。
李慰农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上海时,正在召开的中共中央执委扩大会暂时休会,为李慰农烈士致哀。中共中央将李慰农牺牲的消息以厄尔曼的名字报告共产国际,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重视。周恩来曾深情地说:“在青岛大罢工中牺牲的王伦,就是李慰农同志。他是中央派去青岛领导工人运动的,是一名党性很强的好同志。”1979年,在青岛视察的邓小平专程来到栈桥西侧海边的礁石上为李慰农默立致哀。
1989年6月,青岛市广大共青团员捐款在李慰农牺牲的团岛海滨建立了李慰农烈士雕像,2016年改造升级后的李慰农公园对外开放,海浪冲刷了英雄热血,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雕像仿佛一座精神的灯塔,照耀着来来往往市民游客的心。
主讲人:修相科 青岛市市北区政协常委,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参政议政专委会副主任,信网传媒常委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