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山东省建筑与交通双碳创新创业共同体主办的公益大讲堂在济南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双碳技术创新,构建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邀请两位深耕技术前沿与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聚焦建筑与交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分别围绕新材料应用与专利战略展开深度分享。
同济大学教授陈涛在《高性能新材料 (CFRP/SMA) 应用于钢结构疲劳性能提升》的主题演讲中指出,钢结构疲劳破坏已成为桥梁、厂房等基础设施的主要安全隐患,传统加固方法存在施工复杂、易引入新缺陷等问题。而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复合应用,通过热激活预应力增强技术,可显著延缓裂纹扩展,提升结构疲劳寿命。这一技术在济南至潍坊零碳高速公路、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等省内示范项目中已得到验证,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并延长了工程寿命。
知识产权专家夏傲福围绕《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与专利大数据助力研发创新》,系统解析了从专利布局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策略。“高价值专利是技术竞争的核心武器,需结合行业趋势构建战略级管理体系。”他说,通过专利情报分析,企业可精准定位技术空白点,避免重复研发,而“专利大数据+AI”的融合应用,则能显著提升创新效率。
据悉,作为山东省建筑与交通双碳领域首个创新创业共同体,双碳共同体自成立以来已发展成员单位50余家,累计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此次公益大讲堂聚焦国家双碳战略,致力于打通建筑和交通行业技术上的堵点卡点,提升行业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创造、管理及转化能力,推动双碳共同体成员单位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上的协同攻关,助力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问题,探索一条建筑与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记者 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