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探索与思考
□日照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来风华
党的二十大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明确提出要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如何进一步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高效畅通、规范有序、常态长效,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
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
发挥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彰显界别特色。委员既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又彰显界别特色凝聚共识力量。双重角色使委员遵循政治协商的制度规范,契合专业领域的治理规律,通过将个人专业优势转化为界别协商效能,把行业资源整合提升为民主协商成果。
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凝聚共识。委员通过密切联系界别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定信心的工作,促进共识在联系中形成、在联系中凝聚、在联系中传播。
发挥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提高建言水平。委员履职的本质在于通过制度化渠道,将群众智慧上升为政策参考,把群众利益诉求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政策选项,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多管齐下
构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长效工作格局
强化思想引领,构建“荣誉—责任”价值认同体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委员讲堂”等活动,不断增强委员对联系界别群众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定期举办界别活动日,精心策划界别议政活动,激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热情。
优化方法指导,搭建“本职——履职”能力提升平台。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委员培训;推广“导师带徒”机制,挑选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委员与新任委员结成对子,帮助新任委员快速成长。发挥“界别同心汇”“委员工作室”“委员接待日”等作用,及时听取和反映群众诉求。
完善组织保障,健全“激励——约束”制度机制闭环。把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评价,采用“基础分+附加分”的量化计分模式。基础分着重考核联系频次、活动参与度等硬性指标,附加分则设置“金点子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信息”等具有激励性的创新项目。政协机关根据考核成绩,动态调整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分组安排。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日照实践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职责上保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自觉性。强化党组政治责任,建立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和履职专项活动临时党支部,提高党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界别牵头责任,明确各专委会联系若干个界别,专委会主任为对口联系界别的总协调人。强化委员主体责任,建立“1+2+N”委员培训体系,每年举办一次全体委员专题辅导、两次骨干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专委会开展日常学习研讨。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从阵地上保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经常性。建好用好联络室平台,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均由专职党委(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建好用好协商平台,优化“有事多商量·阳光协商”平台功能,听群众说事、同群众议事、为群众办事。建好用好线上平台,将“日照掌上政协”融入省政协“政协在线”数字平台,加强委员与界别群众的线上联系。
以活动建设为重点,从内容上保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有效性。开展“到界别群众中去”实践活动,引导委员深入界别群众“讲、听、聚、引、帮”。开展以抓学习促能力提升、抓尽责促作用发挥、抓质效促作风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三促”活动,引导委员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开展“阳光协商讲堂、学而讲谈·书享汇、界别悦读、书香润心”四位一体读书学习活动,组织委员学思想、读经典、凝共识。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从根本上保证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系统性。出台《关于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意见》等文件,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对联系界别群众过程中发现的民生问题,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