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故事为引深析提案精髓 策略为基助力品质提升 ——委员活动日“我的提案故事”分享会侧记

2025-05-08 08:23:01 | 来源:联合日报

  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提案质量关系提案工作成效。如何以务实有效的方式推动提案质量提升?近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开展委员活动日“我的提案故事”分享会,14位政协委员和集体提案单位负责同志分享提案故事,勾勒出政协提案从“纸上建议”到“民生答卷”的转化轨迹。

好提案里有故事

  2023年,为撰写《关于社区(村)助老食堂或老年助餐点的建议》提案,省政协委员徐言军连续3个月蹲点调研,走访了23个社区食堂。“现在每天能看到老人们笑着来吃饭,比赚多少钱都开心。”提案建议被采纳后,食堂经营者的话让徐言军坚信,提案的温度,在于能否让群众感受到“被看见”的幸福。

  “好提案绝非‘高谈阔论’,而是要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谈及《关于在公用和民用建筑推广使用高性能建筑用电线的建议》这份提案时,省政协委员梁志银回忆道,提出提案的背景是发现全国因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通过深入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她萌生了“用核电技术守护万家灯火”的想法,为此,梁志银带领团队投身高性能电线电缆的研制,经过4年不懈努力,成功将核电级耐老化技术转化为国家行业标准,这一成果也成为全国电线电缆企业共享的财富。

  “是否可以借助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肩负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怀着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省政协委员王平在找准提案方向的同时为全力护佑大众健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自调研发现农村少儿溺水问题突出后,省政协委员张法水持续关注未成年人防溺水问题,并担任公益项目负责人宣讲相关知识。他先后两次提交提案,推动游泳课进义务教育学校。“政协委员应时刻把‘民生’二字挂在心头,既要当好群众利益诉求的‘代言人’,也要当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推动者’。”

好建议里见思考

  提案该怎么写?怎样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从一个提案“小白”到几乎“百发百中”,谈起撰写提案的经验,省政协委员曲绪仙用着眼“大事”、“小事”入手、提高“本事”来概括,“如何开头、如何言简意赅、如何条理清晰,是大题目还是小切口,是好多人头疼的问题,没有好的办法,只有多学、多想、多练,熟能生巧。”

  用数据说话、用案例佐证,针对问题提出直指要害的建言,是省政协委员占金华写好提案的“秘诀”,他认为建言要像“解剖麻雀”一样,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课题研究和提案撰写的关系、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的关系……”省政协委员李森根据多年提案撰写经验总结了提案撰写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对于省政协委员孙录宝来说,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提案就要用心去听、用鼻去嗅、用眼去看、用口去品、用手去做,不断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

  集体提案是民主党派履职的重要形式,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会秘书长刘加钊分享了以精心选题、精细组织、精深调研、精准建言打造高质量集体提案的方法。

  着力把好重要调研成果的政治关、政策关、事实关,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赵涛介绍,致公党省委会设计并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程序,坚持质量第一精耕细作,让提案提得准、议得实。

  民建省委会参政议政部部长申纬说,“对承办单位的反馈给予积极回应,并进行再研究再探讨,对提案中拿得准、立得住、承办单位认可的建议,反复沟通,一追到底。”民建省委会用一追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提高提案的质效。

好行动里绘愿景

  一份提案从诞生到落地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一份没能立案的提案让省政协委员迟蕾“耿耿于怀”,主动请老委员们帮忙分析,“把脉问诊”,找出改进方法。对相关业务把握不够精准、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建议过于系统宏大,在笔记本中迟蕾用红笔写下了“症结”。“我还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找准切入点,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提出更精准、更可行的建议,不断提升提案质量。”

  “有奔头、有盼头”才能“有干头、有劲头”,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会参政议政部部长刘海娟分享了让提案者有奔头、有盼头的妙招,“我们以九三学社省委会名义给提案者所在单位送去感谢信,对其参政履职成果给予肯定,并反馈提案中相关职能部门的答复情况。提案者表示深受鼓舞、更有干劲了。”

  提升提案质量永远在路上。“作为提案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强化质量意识,完善选题引导、调研协作、审查把关等机制,推动提案工作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刘永巨的话给委员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本报记者 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