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联合论坛丨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06-29 07:02:04 | 来源:联合日报

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报特约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出了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是一篇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伟大进程中贡献力量。

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要在“第二个结合”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马克思主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获得丰厚滋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和飞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也达到了新高度。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稳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要在文化“双创”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突出的连续性要求我们必须在传承发展中守正道、找规律、求创新。守正道,就是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能转“轨”改“道”,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找规律,就是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共通点和契合性,形成规律性认识;求创新,就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过程中,立足伟大历史实践、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勇于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文厚重,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连绵不绝,虽经岁月冲刷,却历久弥新。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牢牢把握“人文沃土可以深耕”要求,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善始善终推进“山东文化标识”征集评选和宣介推广,跟进落实大运河文化、齐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工作,勇于担当、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