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如同一座精神丰碑,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实践智慧。作为培育协商民主文化的重要精神资源,沂蒙精神以其独特的价值内核和实践品格,为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丰厚滋养。
以精神沃土滋养协商民主。诞生于党群血肉联系的革命年代,“最后一口粮当军粮”的奉献背后,是群众对政治主体的自觉认同,沉淀出历史基因中的民主实践密码。这种“军民一体”的实践模式,实质上构建了早期党群协商的雏形,形成“需求表达——资源整合——行动协同”的协商链条。作为儒家文化重要发祥地,沂蒙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民主价值契合同样关键,孔孟“重民”“顺民”的思想内核,经过马克思主义改造后,在沂蒙精神中升华为“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原则,彰显着“民本”思想与协商民主的深层共鸣。
以多重路径培育协商民主。精心布局“同心同向”的协商文化生态,需从三方面着力:强化政治认同,将沂蒙精神教育深度融入政协委员培训体系,通过专题讲座、实地研学等形式,引导委员在践行协商民主中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准传达党的主张,广泛凝聚各方共识;积极塑造公共理性,借助沂蒙精神倡导的团结奉献理念,鼓励界别群众以客观、包容心态参与公共事务建言;强化技术赋能,构建“数字协商”新型文化空间,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办理,使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协商民主的真谛,为协商民主注入数字化时代的生机活力。
以文化自觉升华协商民主。沂蒙精神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从“革命动员”到“民主治理”的范式转换中,新时代的协商文化培育需要构建“需求发现——共识凝聚——方案共创”的完整链条。从“地域文化”到“国家精神”的价值升华中,需将“忠孝仁义”的伦理传统升华为“人民至上”的政治伦理,将“水乳交融”的情感纽带转化为制度化的协商机制,将红色故事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民主文化符号。从“历史经验”到“时代创新”的辩证发展中,既要认识到沂蒙精神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传承价值,更要推动其实践形式与时俱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沂蒙精神与协商民主的深度融合,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更是制度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要做协商民主的实践者,踏踏实实地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让沂蒙精神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稳步实践中绽放新的光彩。
郝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