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蒙阴,群山间的桃林已挂满果实,绒毛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在垛庄镇长明村村民类成东的果园里,农技专家正教授他蜜桃套袋技巧,虽然鬓角挂着汗珠,但他笑得格外爽朗:“县政协组织的这场‘田头课堂’来得太及时,照这个法子套袋,既科学又省力,今年蜜桃又要丰收了!”这一幕,正是蒙阴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开展“聚识助农”行动的生动缩影。
成长中熏陶:在沂蒙精神滋养下前行
在“传承红色基因 同心助力蜜桃产业”专题聚识活动中,崮乡桃源·界别同心汇牵头委员、蒙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任广友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沂蒙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时代价值》,专门邀请县政协委员娄甜甜以《一泓清水润沂蒙》为题进行沂蒙精神宣讲,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将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引导大家共同追寻那段充满热血与奉献的革命岁月。
崮乡桃源·界别同心汇牵头委员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沂蒙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时代价值》。
“这是一堂生动深刻、直抵灵魂的党课。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学习沂蒙精神不仅是思想洗礼,更是在基层实践中厚植为民情怀、提升履职能力,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建言资政、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蒙阴县政协委员谢廷伦有感而发。
自创建以来,蒙阴县政协党组始终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界别同心汇的第一任务,结合“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委员学习实践活动,将沂蒙精神融入读书学习、研讨交流当中,面向界别群众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
田埂上会诊:把农技课堂搬到桃园里
作为“中国蜜桃之都”,蒙阴71万亩桃园承载着近30万桃农的生计与希望。随着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等问题凸显,不少桃农面临“种桃容易卖桃难”的困境。牵头委员王言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田头聚识会”就此展开。
蒙阴县政协主席朱丽霞带领农业界政协委员围绕“农技推广”开展“田间聚识”。
“大伙看这株桃树,叶片卷曲、果实畸形,这是典型的蚜虫危害,我们可以通过生物防治进行消杀……”5月15日,在蒙阴县旧寨乡卧龙湾村的桃园里,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孝友蹲在树旁,用剪刀挑开枝叶仔细讲解。他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12个村庄的桃树病虫害情况——这是他近一个月随界别同心汇委员联系走访界别群众的成果。
为了更好将蒙阴蜜桃推向市场,崮乡桃源·界别同心汇团队成员们组织蜜桃产业界别群众围绕农技推广、销路拓宽、宣传推介等开展多次聚识活动,不仅推进桃农相关问题的解决,还专门对接有关金融机构即将推出“桃农贷”信贷产品,协调成立电商服务站,培育“桃小农”等本土主播,帮助拓宽蒙阴蜜桃线上销售渠道。
市场里护航:给桃农吃下“定心丸”
“目前我县境内蜜桃收购点1100多处,30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全县每年80%以上的蜜桃通过他们对外销售……”今年年初的蒙阴蜜桃经纪人队伍建设专题聚识活动中,与会界别群众结合切身实际,对部分经纪人在经销代理、买卖经营中存在的“贴牌”销售、压级压价、拖欠甚至抵顶桃款等损害桃农利益行为表达了诉求。
界别同心汇的委员们一致认为,经纪人队伍规范问题涉及到广大桃农的切身利益,有必要将此类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或社情民意信息,呈报县委、县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
为此专门组建调研小组,在蒙阴县政协的协调指导下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法院、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走访多个收购点,访谈10余名经纪人,对相关数据、问题和建议进行征询和搜集,就经纪人性质界定、蜜桃品牌保护、经纪人信息公开、市场行为诚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关于加强“蜜桃经纪人”队伍服务与监管的建议》,为推动规范蜜桃经纪人行为、优化市场秩序、保障桃农权益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并推动相关措施的落地落实。
崮乡桃源·界别同心汇团队成员聚焦蒙阴“蜜桃经纪人”队伍建设展开讨论。
履职上躬身:助力蜜桃产业成链成群
民之所盼就是履职所向。“通过不断组织引导,委员从最开始的‘要我联系’逐步变成了‘我要联系’,努力把群众愿望清单变成委员履职清单,政协委员的三个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牵头委员宋树文说。
通过联系界别群众,崮乡桃源·界别同心汇不仅成功辐射26家专业合作社,还促进了蜜蜂养殖和保护、开发优质蜂蜜及相关产品、拓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乡村主题旅游发展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小小蜜桃真正串起了“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链。同时探索设立“委员服务日”,常态化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指导、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服务保障,累计惠及群众1.3万余人次。
政协委员以桃为媒,积极推介蒙阴蜜桃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蜜桃产业涉及面广、对界别群众影响力大,要持续发挥平台作用,整合资源力量,着眼上下游产业链,科学谋划、开展‘4+X’聚识活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蒙阴县政协主席朱丽霞参加首次聚识活动时说。数据显示,今年蒙阴蜜桃预计总产量将突破21亿斤,品牌价值有望再创新高,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甜蜜事业”,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于在亮 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