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济宁市政协精准协商助力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

2025-05-12 08:14:53 | 来源:联合日报

原标题:精准协商助力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 济宁市政协以高质量协商活动持续推动制造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济宁市政协紧跟市委步伐,把助推制造强市建设作为履职“重头戏”,连续三年从不同角度开展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议政,演绎了一场政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协商“连续剧”。2024年开展的“聚力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加速制造强市建设”专题协商,协商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点关注和有关部门落实,有力助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

“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

精准选题,服务发展“持续接力”。2022年、2023年,济宁市政协先后围绕“提升助企攀登质效,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强化人才科技支撑,赋能制造强市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全力服务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2024年,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选题调研,认为数字经济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制造强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在推进数实融合中还面临一些制约问题亟需破解,故而把加速突破数字经济作为年度重点协商选题,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明确为《市委、市政府、市政协2024年协商工作计划》的第一协商课题。

精深调研,深研细究“把脉问诊”。在开展调研前安排举办专题培训,邀请市数字强市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情况,为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和提出高质量建言意见打好了基础。组成由分管副主席带队,经济委负责人,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负责人和市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到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开展市内调研,深入各县市区数字经济典型企业,考察企业经营现状,听取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学习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先进经验,主动联系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徐州等省内外多个地市,函调当地数字经济领域有关文件资料,认真加以学习研究。赴广州、深圳、佛山等先进地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深切领悟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方向。

精心协商,议政建言“掷地有声”。围绕协商主题创新运用多种协商形式,广泛汇聚各方智慧,不断增强协商实效。深入调研协商。在三个县市区分别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交流会,与当地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一道,针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等内容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交流凝聚发展共识、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专家协商。按照市政协《专家协商会工作办法》,对协商议题中专业性强或前沿领域的问题,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前瞻研究、深度协商。市政协主席主持召开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市建设”协商议政专家座谈会,来自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山东分院等科研院所和山东荣信集团等企业的8名专家代表,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提出真知灼见,提升了协商的专业性和所提建议的可操作性。改进议政协商。2024年6月28日,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围绕“聚力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加速制造强市建设”专题协商议政,会期由以往的半天增加到1天,5名常委、委员作了大会发言,16个单位和委员提交了书面发言。分组讨论设置不同主题并大幅增加讨论时间,委员与参会部门单位负责人深入交流碰撞、充分表达观点。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聚力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加速制造强市建设”的建议案》,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本次专题协商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和肯定,要求市工作专班、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协商成果,对接市政协获取委员建议。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及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认真学习吸收政协建议,从加速打造鲁南算力中心、加速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加速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等六个方面规划工作方向,明确工作职责。2024年,济宁市6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项目入选省“产业大脑”试点,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家、总量达到14家,省级“晨星工厂”达到368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摘得国家级千兆城市和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两顶“桂冠”,全市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和数字化高质量转型赋能正步入新的更高阶段。

“连续性协商”深化“规律性认识”

连续三年的专题协商,不断加深了对开展政协重要协商活动的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政协协商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站位要有“高度”。始终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原则,选择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连续协商,实现了政协履职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效对接,确保了政协协商与大局合拍、与发展同频,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

调研要有“深度”。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础性工作,发挥政协智力密集的优势,深入基层和一线调研,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做法,全面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找准问题实质和矛盾症结,力求提出精准管用的对策建议。

形式要有“广度”。始终把握“搭台”功能定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因地制宜搭建协商平台,扩大政协协商的开放性,吸纳更多各界群众和专业人士参与协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汇聚合力。

成果要有“力度”。始终注重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优化协商环节设置,营造深度协商互动氛围,提高协商活动实效,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印发政协协商成果落实反馈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