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东明县政协“三措并举”激活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动能

2025-05-07 14:16:48 | 来源:联合日报

制度建设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压舱石”。一年来,东明县政协聚焦信息工作痛点难点,构建“交流评审—监督转化—跟踪反馈”全链条机制,激发特邀信息员履职活力,推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现“量质双升”。

 一、搭建“交流+评审”平台,以比学赶超提质量

   创新建立季度社情民意信息“评审会”机制,县政协各学习活动组、委室会前提交1篇高质量信息,会上逐组(室)分享工作经验、互评信息内容。通过“现场把脉+集中会诊”,精准查摆选题偏差、分析无理无据、建议空泛等问题,形成“找差距、学经验、促提升”的浓厚氛围。县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闫卫星感慨:“2月份报送的《关于调整优化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报名时间的建议》被省政协上报全国政协,正是通过评审会集体精雕细琢的成果。”机制运行以来,2024年第一季度,信息采用率同比提升39%。

 二、深化“监督+转化”联动,以闭环管理促实效

   创新“信息监督化、监督项目化”模式,将社情民意与民主监督深度融合。针对《关于规范我县民生供暖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建议》《推动东明木材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部门互动》等重点信息,通过“直报县委县政府+领导签批督办”机制,推动问题整改。县政府主要领导在《打造东明“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建议》上批示:“建议切中要害,相关部门须尽快制定落实方案”,真正实现“金点子”到“真成效”的落地。

 三、完善“跟踪+反馈”链条,以成果转化强回音

   注重成果转化的跟踪反馈,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络,密切与上级政协的联系。对社情民意信息的采用、处理、批示和落实情况,及时向反映者反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4月“社情民意沙龙”上,刘广珍主席强调:“要让每条信息都有‘回音闭环’,比如《关于优化利用城区102路公交车‘南华公园’站点的建议》从调研、跟踪、反馈、实施仅用1个月,正是通过全程跟踪让民生诉求‘掷地有声’。”

   从“单兵作战”到“系统推进”,东明县政协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了信息工作“选题难、落地难、见效慢”的瓶颈。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机制赋能—能力提升—成果运用”工作闭环,让社情民意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民生福祉的“晴雨表”。                      

 (徐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