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场静水流深的文明接力 ——泰安市岱岳区政协“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专题协商会侧记
“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没感情。”一句俗语道出了传统人情往来的矛盾。婚丧嫁娶、乔迁升学,本是承载情谊的纽带,却在攀比之风中异化为“面子工程”,让许多人苦不堪言。如何让红白事回归本真?既保留“人情味”、又不添负担?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政协“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专题协商会召开,区委书记刘国成与委员、专家和区直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围坐一圈,聚焦为爱减负、绿色简约、孝亲敬老、新风倡树,系统梳理全区近年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了一场“破旧立新”的对话。
4月22日,泰安市岱岳区政协“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专题协商会议现场。
“破旧”有共识
“有房有车成为缔结婚约的必要条件,为了支付彩礼,不仅耗尽了多年积蓄,还要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一场婚礼光宴请的酒席就摆上30桌,习俗成负担,压得家庭实在喘不过气来”“白事也讲究排场,有的丧局需要三到五天,摆流水席、比扎彩,既浪费钱又熬人”。基层群众纷纷“吐槽”“诉苦”。 调研组深入8个乡镇,与200余名村“两委”干部、老党员、红白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广泛倾听群众的心声。
调研组还通过线上征集意见、线下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引导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村规民约不细化不落实,红白理事会不理事,殡葬服务的公益化程度不够、缺乏统一规范。”委员们通过梳理前期调研中收集的信息,发现移风易俗重点难点在农村,不少农村家庭收入日渐增长的同时,却因人情支出、“面子排场”返贫,引发全场关注。
泰安市岱岳区政协专题协商调研组深入一线调研。
“立新”需智慧
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如何破”与“怎么立”成为会场讨论的焦点。
共享家宴礼堂,减负不减情。道朗镇里峪村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制定了父母对新人寄语、村党支部书记为新人致贺词等“六步婚礼流程”,区政协委员赵春霞深挖典型,并建议,因村制宜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彩礼上限、宴席规模等等倡导性标准,试点设立“共享家宴中心”,村民只需支付必要费用,就能使用场地、餐具和统一的宴席标准,真正为爱减负。
范镇郑家寨子村在村规民约中提出“八个一律”,即一律由理事会办理丧事,一律取消披麻戴孝,一律倡导取消播放哀乐,吊礼一律50元以内,招待客人一律不上烟酒,一律进公墓安葬,服务人员一律大锅菜,丧事一律2天内结束,丧事花费普遍由原来的几万元缩减至几千元,区委书记当场点赞。
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绿色祭扫倡树新风”宣传活动。
“新风”换实惠
推出“文明积分制”,简办红白事的家庭可积攒积分,兑换日用品或优先享受村集体福利。在道朗镇康庄村,村规民约中提出21项正向赋分项目和13项反向扣分项目,一月一评分,设立“红黑榜”张榜公示,通过信用超市,用物质激励行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石腊社区副书记、红白理事会主任李远虎赞同道:“积分虽小,但让守规矩的人有面子、得实惠,比硬性规定管用。”
泰山学院教授、民俗博士蒋明超表示:“移风易俗不是隔断传统,而是尊重文化根脉、摈弃陈规陋习,让习俗回归原有的社会功能。比如用栽纪念树代替烧纸,用家风故事会代替大操大办,既传承孝道,又注入绿色文明理念。”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大白岭村“爱老敬老·幸福食堂”备受老人们欢迎。
立规矩还要有温度
移风易俗属于“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重在久久为功、化风成俗。“不管是大操大办、高价彩礼,还是殡葬陋习、人情攀比,任何一种不良习气的有效扭转,任何一种问题的彻底解决,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真正让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移风易俗结出更多硕果。”刘国成在会场上侃侃而谈,也启发在场委员专家及各职能部门的集体思考:
“软硬结合”定标准——一方面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协同发力,集中开展旧俗陋习专项整治,细化村规民约修订,对婚丧嫁娶等活动在办理规模、操办流程、人情份子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上限、划定“红线”;另一方面成立“新风倡树服务队”,用乡贤、家族长辈、村“两委”成员的威望化解阻力,发挥其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帮扶劝导。
“新旧融合”创形式——推广“集体婚礼”“祠堂追思”等新仪式,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民俗体验、乡土艺术演出等文化活动,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手段,让新的文明观念和生活方式被更多人看到、了解和传播,讲好新时代的“岱岳新风故事”。
“疏堵并举”建机制——在传统习俗和陈规陋习之间画一条线,用好“信用+移风易俗”的激励机制,将移风易俗与创业扶持、选树评优等机制融合,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政协委员和好邻居”“好婆媳”等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
新风拂面,这场关于移风易俗的协商,不是禁风灭俗、“一破了之”,而是坚持用好“破立并举”“疏堵结合”等方法,减去的是负担、留住的是温情,打破的是陋习、树立的是新风。岱岳区政协主席孙启龙在会场上进一步回应主题:“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静水流深的文明接力。唯有让群众成为主角,新风尚才能扎下根、长出芽。”(本报记者 陈文 通讯员 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