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潍坊市政协建言“长护险”为失能人群撑起“保护伞”
潍坊市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以高质量建言助推民生改善。
聚焦民生关切 精准选定协商议题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决策部署。潍坊市作为山东省首批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各项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潍坊市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是25.13%、17.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已非常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超老龄社会”的划分标准。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上级有部署,社会有需求,群众有期盼,试点有经验,是减轻群众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心工程。2024年初,潍坊市政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协商议题,纳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
2024年4月26日,潍坊市政协召开“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专题协商座谈会。
聚焦建言质效 扎实开展调研协商
精准务实的建言献策离不开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潍坊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与业务部门、区县政协联动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
组织部分专家型政协委员和医保、卫健、民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先后到潍坊峡山区绿康源养老康复中心、高密市立医院西关分院等4处与长期护理保险密切相关的基层单位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并就长期护理保险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着力点进行座谈交流,充分听取基层一线的意见建议。
对内摸实情,外出取真经。分批次、分不同区域类型和不同侧重点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市政协组织医保、民政、卫健部门相关人员到广州市、深圳市实地考察学习,与广州市医保部门深入座谈讨论,学习好做法好经验。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潍坊市政协召开“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专题协商座谈会,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协分管副主席出席会议,部分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政协委员,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残联,奎文区、寿光市医保局,潍坊峡山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承担有关长护业务的医疗机构代表参加会议。协商会上,委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会议主题和与会部门进行了深度协商互动,从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合理增加保障项目、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优化智慧化平台、适时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等方面提出40余条针对性建议。与会副市长现场表态作答,与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回应,既碰撞出智慧火花,又凝聚起思想共识。
2024年4月3日,潍坊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在市内峡山区调研。
聚焦成果转化 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潍坊市政协建立健全成果即时转化、跟踪问效、督促评议、成效宣传四项机制,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使政协协商议政更有质量、更富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机制建设,护航民生福祉。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联合印发《深化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文件,通过调整拓展待遇保障范围,将基本的、必需的生活照料服务纳入,由单一的医疗护理拓展为日常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相结合的保障模式,探索性地将部分失能人员高频使用的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纳入保障范围,在减轻失能人员经济负担的同时,解决失能人员家属照料之苦,弥补了职工长期护理制度的不足。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潍坊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选取奎文区承担试点工作任务,正式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将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由职工扩展至居民,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
提供专业护理,送上暖心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的失能人群搭建了医疗护理服务平台。医护人员针对每一位享受长护待遇失能人员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护理计划,走到服务对象身边问诊送药、护理检查,实现了“亲情式护理”模式,不仅解决了家属不懂医疗,护理不到位的问题,还送去了人文关怀,使失能人员获得了更多的心理慰藉,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超出了单纯的医疗护理的意义。
优化待遇保障,减轻家庭负担。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是长期的、经常的,经济支出相对较大。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高于住院报销标准,参保职工的医疗费用支出明显降低。医疗机构为享受长护待遇的人员建立了与医院的“直通车”,形成了“小病在家护理,大病住院治疗”的护理模式,解决了失能人员“住院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全流程护理行为智能监管机制,发挥“互联网+护理服务”作用,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和专业的医护评估,实时进行健康状况反馈,家属通过手机可以全面监测医疗护理康复方案的执行情况,既提升了护理质量,也减轻了患者家属照料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