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第一窗”联合网

“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丨从百件文物中,临清委员品悟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

2024-12-26 14:04:02 | 来源:山东政协

根据省政协“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委员学习实践活动总体安排,采取“1+1+N”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形式,开展“学习新思想·一书同读”委员读书活动,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助力更好实现“岗位作表率、履职创一流、服务展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今天来围观

临清市政协委员的所思所悟

他们认真研读了这本书↓

《何以中华》

“物”“史”互证,以100件文物串起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恢弘历史,展现了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

秦荣菊

临清市政协主席

《何以中华》是一本从政治、历史、文学、文化、科技多角度论述中华民族的书,它通过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壮丽图景,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魅力,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实物支撑。

提高政治站位,铸牢思想防线。《何以中华》一书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优势作用,肩负着重要职责使命。我们要持之以恒“学理论”,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群众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加强政治素养,广泛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既是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新使命,也是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课题。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引导各族各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认同。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发挥政协优势,做好宣传宣讲。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入挖掘各类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加强各类历史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做好文化传承的宣传宣讲工作,引导各界群众增进文化自信。要切实强化文史资料工作,加大征集编纂力度,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史书籍,以更多精品力作,发挥好“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重要作用,持续讲好政协故事。

 

李红英

临清市政协常委

临清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读完这本书后心潮起伏,感慨良多。这一百件文物中,有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通过“物”“史”互证,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和发展。这一百件文物,有的在博物馆里看到过,有的是通过《何以中华》这本书了解的,一件件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

《何以中华》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次对民族灵魂的深刻叩问。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阅读这本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互鉴,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史振顺

临清市政协委员

临清市法院副院长

从河姆渡骨耜到何尊,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一件件或朴拙浑厚、或精美别致、或典雅富丽的国宝级文物,风华宕逸,流光溢彩,讲述着多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史,有力地呈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和历史必然性,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何以中华》犹如一把钥匙,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大门,让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为深刻感悟。

人民法院作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民族团结工作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法院副院长,我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民族团结意识贯穿于司法工作的始终,立足临清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关注各族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立足审判职能,探索特色司法模式,持续推动辖区各民族人民深入交流交往交融。

王保堂

临清市政协委员

共青团临清市委书记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何以中华》以高度的历史文化自信、科学严谨的论述、清晰的叙事脉络,通过对100件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文物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将一部微缩版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的实物支撑。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同时又是一名共青团干部,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和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加强文物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贡献力量。坚持把加强对各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主线,将民族团结思想内容融进“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队)课、“红领巾小课堂”等活动中。

用好“青年讲师团”,坚持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分众化传播,围绕青年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体系”解析为青年日用而不觉的、蕴含着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微元素”,不断提升青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精心做好“小石榴籽”社团试点,深入开展“云中谁寄锦书来·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寄明信片主题活动,在交往中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在互动中领略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心。

任连群

临清市政协委员

临清市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副主任

通过《何以中华》一书中刊载的100件文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每一件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些文物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对这本书

您有何看法?

欢迎下方留言和委员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