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委员要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如何完善?怎样落实?2022年年初,省政协探索打造的“界别同心汇”从“联系谁”“联系什么”“怎样联系”三个方面给出了方向。济宁市政协、兖州区政协积极响应省政协号召,立足优势,奋勇争先,“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界别同心汇”成为省政协首批20家创建试点之一。
2022年以来,“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界别同心汇”按照省政协部署要求,挑选精英,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济宁市政协主席霍媛媛,兖州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指导、提出要求,并按创建要求选优配强指导员、联络员靠上服务。
14名团队成员聚焦平台功能定位,组织开展了政策宣讲、专题协商、座谈研讨等系列聚识活动,促进了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强链补链,助推“兖州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特色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山东省36家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搭建平台,画好思想“同心圆”
“带头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聚焦新兴产业,主动寻求转型升级,做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企业家”“界别同心汇为我们提供了纾困解疑的机会,加深了政策理解,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界别同心汇”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汇集新智慧,启迪新思想。
“作为首家试点单位,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在现场观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线上学习。”兖州区政协主席刘英会说,下步,要用好界别同心汇平台,探索数字赋能,让委员与界别群众全时空、“屏对屏”互动,增进行业认同感和共识度。
拓宽渠道,谋求发展“公约数”
“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加速形成千亿级建筑产业集群目标……坚持以装配式建造、装配化装修为重点,培育壮大技术型示范企业,做大生产基地。”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
兖州区作为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区,面对行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困境中抓住发展机遇实现逆袭?
作为牵头委员,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彬多次征求界别群众意见建议,将“兖州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作为“首选课”“必修课”,通过解读政策、回应诉求,为区内建筑企业渡难关、谋发展,聚人心、提士气。
“建议进一步落实好资金、税收等支持政策,让企业减轻压力”“建议加大对本市职业技师学院、技工学校支持力度,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工人”“要努力解决产业大而不强、产业碎片化、产业链脱节等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结合企业实际,纷纷出谋划策。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听了大家的建议后,刘洪彬说,“危机之下,企业不能明哲保身、各自为战,要抱团取暖、化危为机,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界别同心汇”后续将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政企协商座谈会”“2024年天意‘科技节’”“‘迎国庆·话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成果分享会”等更具开放性、更有吸引力的系列活动,让资源动起来、人才聚起来、产业活起来。
提质扩面,筑牢界别“共识圈”
一个平台就是一个阵地。“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界别同心汇”结合省政协开展的“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委员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界别同心汇“4+X”聚识要求,立足界别特点,发挥行业优势,力促“必修课”精准有效,“选修课”更富特色。
聚焦“4”,拉长履职“半径”。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政协大会发言、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注重成果转化落实。目前,团队委员通过收集整理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共提交提案30余件、社情民意信息50余篇。
聚焦“X”,争做行业“先锋”。通过兖州区政协“双增双做”活动——增强创业意识、争做促进高质量发展先锋;增强尽责意识、争做履职有作为委员,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积极参与“委员领办企业观摩”,实现企业亮成绩、赛发展,委员展担当、比奉献;组织开展“一线惠民生·共筑连心桥”“浓情重阳节·送温暖献爱心”等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影响带动界别群众积极参与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回馈社会等公益活动30余场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个团队就是一面旗帜。在“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界别同心汇”辐射影响下,在邹城市,“菇镇农事·界别同心汇”助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在曲阜市,“儒风新韵·界别同心汇”赋予文化“两创”山东实践新的时代内涵;在梁山县,“车行天下·界别同心汇”让企业的抱团取暖更具活力;在济宁市农科院,“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探讨农业科研新优势……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界别同心汇,在孔孟之乡撑起一张张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的“聚识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连心桥”越走越宽。(陈从顺)